真如網

我/筆者/在下/在下區區

我/筆者/在下/在下區區


[01:47:51] tiantian:
[01:48:07] Obiter Dicta: so did lessig
[01:48:13] tiantian:
[01:48:33] tiantian: 我還經常假惺惺地"在下"
[01:48:57] Obiter Dicta: 趙毅衡用"在下區區"
[01:49:21] Obiter Dicta: 我寫論文時候用被動:
[01:49:31] Obiter Dicta: It is submitted that.....
[01:49:39] tiantian: 筆者挺好玩的,就象你自己飛出去看著自己的後腦勺:這個傻子啊~
[01:50:09] Obiter Dicta: 這比"筆者認為..."都tmd正經
[01:50:24] tiantian: 接著教
[01:50:35] tiantian: 可漢語怎麼說呢?
[01:50:56] Obiter Dicta: 稍不正經一些:The author believed that...
[01:51:26] tiantian: 編輯同事拿著編輯學報和我切磋:現在摘要裡興把"本文"統統刪去,歎為觀止
[01:51:35] Obiter Dicta: 稍微比上面正經一些的還有:the author is convinced that...
[01:51:47] Obiter Dicta: convince是個好詞
[01:52:27] Obiter Dicta: 說"i am convinced that you are a silly girl"
[01:52:36] tiantian: 成
[01:52:55] tiantian: "我知道你是個傻子"
[01:53:11] Obiter Dicta: 好像不是“我“主觀上這麼認為的
[01:53:36] tiantian: 飛來逸思
[01:53:57] tiantian: 畫外取勢
[01:54:01] Obiter Dicta: “你是傻子“是因為我被“迫使”相信這個事實
[01:54:04] Obiter Dicta: 哎
[01:54:33] Obiter Dicta: 被動語態適合拐彎罵人

古希臘哲學有個概念叫“努斯”,拼寫也是Nous,表示“心靈”,“理智”之類的意思。

我用“we”,是種謙卑的說法哦。前輩老師都用“nous”,並非強加給大家,自謙而已。現在也有人不喜歡的,“別把俺算進去”。從前,學法語時學會口頭語“Vous savez”,相當於英語“you know”,遇到一個傢伙,我一出此語,他立刻反駁I dont know。故意的。想想可能這類東西還是有功能的,謙遜也是給自己留有餘地,便於反擊。

我一點不識法文。麻煩能不能講解一下第一句?

we啊nous啊,都是“俺們”了。舊文體不說“我”的。

難不成19世紀才開始用"我"?"我"也成了現代性的產物?
我去查英文詞源,你接著教我法文吧.
謝謝了.

詞源的書不提usage.

摘錄鄧曉芒的一段話:

“理性(Vernunft)在古希臘哲學中有兩個來源,一個是“邏各斯”(Logos),一個是“努斯”(Nous);前者指語言或表達,後者指能動超越的靈魂。這兩個意思都是中國的“理”所不具備的。“邏各斯”我們通常譯作“道”,其實也是不對的,“道”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“說道”和表述之意,但那是“道路”(或“行走”)的派生義,在中國哲學中沒有人把“道”理解為“說”的。至於“努斯”則與中國的“心”、“性”都不同,是指一種自發的能動性和自我超越性,集中體現為人的自由意志。”

長見識。